摘要
目的通过模拟高温高湿环境构建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 监测其生命体征和生化指标, 并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特征和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 group, CON)、氧嗪酸钾(potassium oxonate group, PO)组和高温高湿组(high temperature-humidity group, HTH), 每组各6只, 连续造模6周。PO组每日予以250 mg/kg PO灌胃, HTH组在予以250 mg/kg PO灌胃后, 通过特定的恒温培养箱照射1 h/d。每2周采血并检测血尿酸、肌酐等指标, 造模6周后麻醉取肾组织, 通过苏木精-伊红、马松三色和六胺银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和尿酸盐晶体沉积情况, 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肾脏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2周后PO组和HTH组血尿酸值均显著上升, 其中HTH组高于PO组、远高于CON组[分别为(133.9±17.8)、(107.6±12.4)和(85.7±4.1) μmol/L,P=0.001], 6周后HTH组仍高于其他两组[分别为(115.1±27.8)、(82.7±13.9)和(72.9±17.8) μmol/L, P=0.008]。实验6周时HTH组血肌酐平均值较PO组和CON组轻度升高[分别为(46.2±4.7)、(38.1±6.0)和(28.3±6.3) μmol/L, P=0.001]。光镜下可见PO组出现部分肾小管扩张, HTH组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炎性细胞浸润更为显著, 透射电镜可见HTH组出现肾小球足细胞肿胀等超微结构变化。结论本研究于2周时即通过模拟高温高湿环境联合PO成功建立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 且持续造模6周发现相比传统化学药物法, 该高温高湿模型大鼠的血尿酸水平相对更高、稳定性更好。本实验造模方法可进一步应用于高温高湿环境引起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的研究。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南方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