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骨水泥的分布形态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 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 的临床机制与影响。方法收集 2016 年 5 月至 2019 年 4 月在我院骨科确诊为 OVCF 的患者 305 例,均采用 PKP 治疗,并按照骨水泥分布形态分为两组,分别为 H 形组 (n=183) 和 O 形组 (n=122)。统计学分析与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 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后凸 Cobb’s 角与骨折情况。结果 H 形组和 O 形组在术前、术后 1 年的 VAS 评分和 ODI 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 72 h H 形组的 VAS 评分和 ODI 指数均明显低于 O 形组 (P < 0.05)。H 形组术后第 3 天、术后1 年的 Cobb’s 角低于 O 形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年,H 形组再次骨折发生率明显低于 O 形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行 PKP 治疗的 OVCF 患者采用 H 形态分布的骨水泥,早期疗效显著,且能降低邻锥再次骨折的发生率,值得优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