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于2019—2021年在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使用刺网和地笼等组合渔具开展了鱼类实地调查,分析了外来鱼类物种组成、优势种和群落功能多样性,并结合已发表的文献资料,探讨了西藏湿地外来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动趋势及影响。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外来鱼类10种,隶属于4目5科,包括鲫(Carassius auratus)、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鲤(Cyprinus carpio)、丁鱥(Tinca tinca)、棒花鱼(Abbottina rivularis)、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鲇(Silurus asotus)、小黄?(Micropercops swinhonis)和中华青鳉(Oryzias sinensis)。外来鱼类的个体数和重量分别占本地种和外来种总渔获物的94.86%和70.71%,其中主要组成为鲫和麦穗鱼等小型鱼类。相对重要性指数(IRI)表明鲫、麦穗鱼、大鳞副泥鳅和鲤4种为拉鲁湿地外来鱼类优势物种,鲫、麦穗鱼和小黄?3种为茶巴朗湿地的优势物种。在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鱼类种类组成、个体数量和生物量中外来鱼类均已占据优势地位,且外来鱼类的群落功能多样性(FD)亦高于土著鱼类。结合历史数据,西藏拉鲁湿地和茶巴朗湿地已记录外来鱼类12种,其中具高度入侵风险物种达6种,外来鱼类物种数从2000年左右的2种增加到现在的10种,且丁鱥和中华青鳉分别在西藏自然水体中和茶巴朗湿地中首次被发现。此外,两个湿地12种外来鱼类均为拉萨市场中的常见经济鱼类及携带鱼类,是由于放生而进入湿地自然水体中,且鲫、大鳞副泥鳅和麦穗鱼等均已建立自然种群。因此,加强对放生的科学管理及开展外来鱼类的长期监测,是防范外来鱼类入侵及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迫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