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对标本和文献研究发现,晚清大襟便服中,普遍出现"错襟"形制。"错襟"是随着大襟缘饰的出现而产生的,领缘绣片需在前中破缝,并拼接襟缘绣片,拼接"对仗工整"的"顺襟"首先出现,之后"错襟"才逐步产生,到晚清繁盛并演变出多种形式,且满多汉寡。"错襟"虽无文字记载的典章制度,但它的使用与其承载的服饰等级有着严苛的界定,即女用男不用,便用而礼不用。"错襟"虽然从表面观察看似繁复,实则出于易繁就简的节约动机,是基于解决作缝不足和匠难的问题,又将人们从"对仗工整"的美学引导到"曲径通幽"的美学,这种充满"将错就错"智慧的格物致知精神彻底颠覆了晚清服装矫饰彰奢的主流观点。
-
单位北京服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