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肺楔形切除术治疗Ⅰ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方便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在该院接受肺楔形切除治疗的49例和接受肺叶切除治疗的53例Ⅰ期高龄NSCLC患者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3年生存情况。分析影响患者3年生存情况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手术时间[(107.78±32.25)min vs(142.47±36.18)min]、胸腔引流时间[(2.61±0.53)d vs(3.36±0.83)d]和术后住院时间[(6.16±0.90)d vs(6.98±1.32)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7、5.335、3.624,P<0.001),术中失血量[(59.79±55.75)mL vs(98.68±92.44)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94,P=0.011),但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手术3年生存情况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P>0.05)。单因素和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ExP=5.063,95%CI:3.492~11.718)、病理分期(ExP=8.628,95%CI:3.513~14.068)、实性成分与最大径比(ExP=18.373,95%CI:2.699~125.064)和细胞分化程度(ExP=14.908,95%CI:2.672~83.194)是Ⅰ期高龄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ExP=0.005,95%CI:0.000~0.069,P<0.05)。结论在Ⅰ期高龄NSCLC手术治疗中,肺楔形切除术可获得与肺叶切除相似的远期治疗效果,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康复快。肿瘤直径病理分期、实性成分与病灶最大径比值、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及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是影响早期Ⅰ期高龄NSCLC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
单位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