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术前后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水平变化及其与术后心房颤动(POAF)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10月因主要瓣膜病变在该院接受瓣膜修复/置换术的患者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电图检查结果分为POAF组(98例)和非POAF组(125)例。收集并分析患者基线资料、血常规检查结果(术前1 d、术后1 d、术后2 d)、已知的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POAF组和非POAF组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新版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分系统评分、交叉钳夹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2 d时,POAF组和非POAF组PLR和NLR均高于术前1 d(P<0.05); POAF组和非POAF组术前1 d PLR、NL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2 d时,POAF组患者PLR和NLR均高于非PO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后1 d PLR和NLR水平升高是PO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术后1 d PLR、NLR预测POA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95%CI:0.668~0.803)、0.874(95%CI:0.826~0.921),最佳临界值分别为162.26和1.97,灵敏度分别为79.6%、73.5%,特异度分别为60.0%和86.4%。结论对于行心脏瓣膜术的患者,其术后1 d PLR、NLR水平对POAF的发生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