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与PET/MRI显像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于宁波明州医院行全身18F-FDG PET/CT显像及上腹部18F-FDG PET/MRI显像, 并疑似有结直肠癌肝转移的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19例、女性8例, 年龄28~78(60.6±12.2)岁。肝内病灶的最终诊断以组织病理学检查或影像学随访结果为参考标准, 分别计算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根据肝转移病灶大小分长径≤1 cm、1 cm<长径≤ 2 cm、长径>2 cm 3组, 分别计算各组的2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采用χ2检验比较2种检查方法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基于2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析, 18F-FDG PET/MRI诊断肝转移瘤的灵敏度、准确率[94%(15/16)、96%(26/27)]均高于PET/CT[81%(13/16)、89%(24/27)], 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均P>0.05)。基于病灶分析, 在27例结直肠癌患者中共发现118个肝内病灶, 其中肝转移瘤病灶72个, 18F-FDG PET/MRI诊断结直肠癌肝转移瘤病灶的灵敏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85%(61/72)、91%(107/118)、81%(46/57)]均高于PET/CT[63%(45/72)、76%(90/118)、63%(45/72)],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χ2=5.072, 均P<0.05)。对于长径≤1 cm的肝转移病灶, 18F-FDG PET/MRI的诊断灵敏度[63%(17/27)]明显高于PET/CT[7%(2/27)],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Nemar检验, P<0.05)。结论与18F-FDG PET/CT相比, 18F-FDG PET/MRI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尤其是在长径≤1 cm的病灶中。
-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宁波明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