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纹红土稀土元素分馏特征及其粒级效应的物源意义

作者:张忠萍; 朱丽东*; 马桢桢; 黄颖; 于红梅; 李凤全; 张杭佳; 王天阳; 叶玮
来源:地球化学, 2023, 52(05): 582-594.
DOI:10.19700/j.0379-1726.2023.05.004

摘要

网纹红土是南方红土中最具标志性的地层之一。本文以中亚热带地区典型网纹红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针对网纹红土原样及其分离出的红基质和白网纹3类样品的全样、<2μm、2~4μm、4~10μm、10~32μm、32~63μm和>63μm等不同粒级组分样品的稀土元素(REE)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南方网纹红土中红基质、白网纹和分粒级组分的REE分馏特征。结果显示:(1)白网纹的∑REE和各稀土元素含量均明显高于红基质,主要原因是白网纹中含有较多的锆石及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也可能是稀土元素在两者之间的迁移导致了相对含量的变化。红基质Ce异常均大于白网纹的现象,指示了网纹的形成可能与氧化还原环境的差异有关;(2)网纹红土中REE含量存在明显的粒级效应,>2μm的粒级组分中,REE含量随着粒级增大而降低。网纹红土中<2μm组分的REE总量较低,可能与该粒级副矿物类型有关,相对酸性的环境对其影响有限;(3)不同样品间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基本一致。在<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的LREE/HREE、Eu/Eu*等特征参数均十分接近,并与全样一致,而在>32μm组分中存在明显差异。>32μm组分中红基质和白网纹La/Nd、Eu/Sm等稳定元素比值十分接近,表明红基质和白网纹物源相同;(4)网纹红土各粒级组分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长江漫滩沉积物,揭示网纹红土的潜在物源主要为长江漫滩沉积。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