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不同红蓝光比例对块茎形成期马铃薯植株匍匐茎的发生、块茎形成以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为材料,分别设置白光(W)、红光∶蓝光=1∶7(1R7B)、红光∶蓝光=1∶1(1R1B)和红光∶蓝光=7∶1(7R1B)4个光谱处理,测定不同光处理22、25、32、40和90 d的马铃薯植株匍匐茎数、块茎数、叶片中蔗糖和淀粉含量、植株生物量等参数,探究块茎形成期叶片糖代谢与匍匐茎、块茎形成的变化关系以及块茎成熟期叶片光合速率与光合产物代谢对产量的影响。[结果]与红蓝组合光谱相比,W处理显著提高了块茎形成期匍匐茎成薯率以及块茎成熟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植株干重和收获指数,但降低了单株块茎数和商品薯率。1R7B光谱处理下叶片光合速率、植株干重、收获指数、块茎产量、平均块茎质量与商品薯率均降低。1R1B光谱处理有利于块茎成熟期叶片在光下合成的淀粉在黑暗条件下有效输送到库器官,提高了收获的块茎数量与块茎产量。与其他光谱处理相比,7R1B光谱处理有利于块茎形成期匍匐茎的发生与块茎的形成,提高了植株的商品薯率。[结论]高比例红光光谱(7R1B光谱和1R1B光谱)有利于马铃薯植株匍匐茎的发生与块茎的形成,白光有利于块茎的充实和产量的提高。生产上块茎形成阶段可采用提高红光比例促进块茎形成,块茎膨大充实阶段采用白光保障块茎充实的光照,提高马铃薯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