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三种不同模式人工肝治疗用于肝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01-2023.01本院收治的肝衰竭患者总共90例进行研究,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C三组各有30例,A组予以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加血浆置换(DPMAS+PE),B组予以血浆滤过透析(PDF),C组予以血浆置换(PE),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疗效及化验指标改变情况,包含血清中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蛋白(ALB)、血肌酑(CR)、尿素氮(BUN)、钠离子(Na+)、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变化,并统计不良反应和12周生存率。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存在程度不一改善,主要表现是食欲改进、腹胀缓解、乏力减轻、浮肿减退以及尿量增加等。三组有效率、不良反应和12周生存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治疗前的ALT、AST、TBIL、CR、BUN、Na+、ALB、PTA、WBC、HGB、PLT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各组各项指标均较前改善(P<0.05),其中B组治疗后的Na+较前升高,A、C组较前降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C组治疗后的ALB、PTA较前升高,A、B组较前降低,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余下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DPMAS+PE、PDF、PE三种模式人工肝用于肝衰竭患者的疗效、预后以及安全性相当,均能改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常规指标,纠正钠离子紊乱,需要临床结合患者病情开展个体化指标,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