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有效挖掘古村落现存地名文化景观的文化信息,加强对古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以汾河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核密度估计、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不同类型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异与形成机制,为流域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流域古村落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地名总数的64.01%,人文景观类地名中姓氏类地名最多,自然景观类地名占流域地名总数的35.99%,自然景观类地名中方位类地名最多,明清以降地名数增长突出,地名空间演进呈现从下游至上游的趋势;(2)自然景观类地名受地形起伏度、土壤厚度、河距、坡度、坡向和年均降水等因子影响,呈现中部密集、北部和南部稀疏的分布模式;(3)人文景观类地名分异明显,受移民、传统家族观和军事防御等影响的姓氏类、聚落类和军事类地名集中于流域的中部和南部,受流域产生的历史名人影响的人名类地名散布各处,流域中部依托商贸活动和居民主观情感成为建筑、颜色和数量程度类地名的集聚地,表征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祈福类地名分布均匀。
-
单位太原师范学院; 汾河流域科学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