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石英是地球表面分布最广的矿物之一,抗风化能力较强且性质稳定,是母岩信号的最佳载体。前人研究结果表明石英的释光(包括光释光OSL和热释光TL)灵敏度和母岩以及沉积过程存在一定关系,已初步被应用于沙漠沉积物的判源研究中。河流与海域沉积物相关研究在国内研究较少,文章拟尝试对中国东部沿海三条重要河流(黄河、长江和浊水溪)沉积物中的石英释光性质进行分析,探讨其应用于物源判别的可能性。通过7个粒级(<4μm、416μm、1632μm、3245μm、4563μm、6390μm、90125μm)的石英释光灵敏度的对比分析发现,同一河流下游河口沉积物中不同粒级的石英释光灵敏度差异明显,<4μm和>45μm粒级的石英110℃TL峰和OSL灵敏度较小,445μm粒级较强;黄河、长江和浊水溪同粒级沉积物中石英110℃TL峰和OSL灵敏度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63μm以下粒级,均表现为长江最大,黄河次之,浊水溪最小。母岩差异和流域搬运—沉积过程是影响河流沉积物石英释光灵敏度的主要因素。沉积物在长江流域内的滞留时间长,石英在流域内的辐照—晒退循环次数增多从而使其释光灵敏度增大,同时流域内广泛分布的富含微量元素的火成岩产出的石英晶体晶格缺陷较多,这两者导致其石英释光灵敏度较大。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石英释光灵敏度继承了其源区黄土高原的特征。浊水溪是山溪性短途河流,水面坡降大,沉积物可迅速被从源区搬运至河口区,石英接受辐照—晒退循环次数少,且其源区母岩多以变质岩为主,这可能是其石英释光灵敏度偏小的原因。石英释光灵敏度随粒级的变化,推测与石英自身发光性质以及河流中沉积物搬运方式的不同有关。泥沙入海后,石英释光灵敏度虽然存在随海域搬运—沉积过程增大的可能性,但据上述研究来看,其增加幅度可能远小于长江、黄河和浊水溪河流间石英释光灵敏度的差值,因此可尝试利用细粒级(445μm)石英释光灵敏度为指标进行黄、东海陆架物源追踪探索。
-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