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弥散张量成像的抑郁症生物学亚型研究

作者:陈熊鹰; 朱桦; 吴航; 程健; 周晶晶; 冯媛; 刘瑞; 王赟; 张志芳; 丰雷; 周媛; 王刚
来源:四川精神卫生, 2023, 36(04): 294-300.
DOI:10.11886/scjsws20230531001

摘要

背景 抑郁症病因复杂且临床表现异质性高,神经影像学研究为抑郁症生物学亚型的探索提供了新契机。目前,采用结构磁共振数据(MRI)进行抑郁症亚型划分的研究十分有限。目的 使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机器学习方法探索抑郁症的生物学亚型。方法 纳入2017年9月-2021年8月于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127例,同期在医院附近社区通过广告招募与患者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80例健康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DTI图像、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使用纤维束追踪空间统计(TBSS)方法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HU)脑白质概率图谱提取纤维束各向异性分数(FA),采用半监督学习方法划分抑郁症亚型,并比较不同亚型的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全脑白质纤维束FA值的差异。结果 抑郁症患者被划分为两种亚型,亚型I患者胼胝体、放射冠等广泛的纤维束F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12周后,亚型Ⅰ患者组HAMD-17总评分低于亚型Ⅱ患者组(t=2.410,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存在两种具有不同白质损伤模式的生物学亚型,不同亚型的患者对药物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