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几年,以枯萎病、黑胫病、黑痣病、疮痂病等为主的马铃薯土传病害在定西市安定区呈高发态势,危害大,防治困难。采用生物防治措施代替化学防治是未来发展趋势。为减少土传病害的危害,提高马铃薯产量,建立可持续病害防控技术体系,试验选择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寡糖·链蛋白、赤·吲乙·芸苔、马铃薯种薯处理剂、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6种药剂进行种薯拌种和田间喷雾防治,以种薯不处理为对照,研究不同处理组合对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寡糖·链蛋白225 g/hm2+马铃薯种薯处理剂15 kg/hm2拌种处理防治马铃薯黑胫病、枯萎病较其他处理组合效果好,防治效果达44.3%、42.2%;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0 mL/hm2+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0 mL/hm2拌种处理防治马铃薯环腐病、黑痣病、疮痂病较其他处理效果好,防治效果达34.5%、59.0%、72.7%;产量最高的是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0 mL/hm2+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0 mL/hm2拌种处理,为40 544 kg/hm2,较种薯不处理(CK)高11 169 kg/hm2,增产率38.0%,其次是寡糖·链蛋白225 g/hm2+马铃薯种薯处理剂15 kg/hm2拌种处理,产量为39 051 kg/hm2,较种薯不处理(CK)高9 676 kg/hm2,增产率32.9%。因此,在生产中,可选用氟环·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30 mL/hm2+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30 mL/hm2拌种处理,进行马铃薯土传病害的防治并继续进行其他药剂的防治试验,总结马铃薯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
单位定西市安定区园艺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