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843年春,耆英、田润等人为防备英军再次入侵,提议沿海省区举办团练。他们认为举办团练为"防夷"之急务甚至"第一要务",但也承认此举含有骚扰地方的风险。在随后沿海七省区将军督抚的议论中,多数反对办团,亦在于担忧团练"流弊滋多"。对于沿海省区将军督抚在团练"防夷"问题上的分歧,清廷强调"因地制宜",适行者行之,不适者弃之。这一灵活原则的背后,实为清廷自白莲教起事以来对于团练既倚重又警惕的心态。若未注意及此,便易陷入以逻辑代替史实的误区,仅以多数省份反对而得出清廷全面禁止办团的误判,进而影响到对于团练在战后"防夷"体系中地位的认识。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