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被用于分析山豆根脑毒性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 运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山豆根干预脑组织后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和蛋白质。随后,对这些内源性靶点在MetaboAnalyst数据库中进行联合通路分析。STITCH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被用于筛选响应毒性靶点的物质基础。结果 组学结果表明,经山豆根干预后,小鼠脑组织中的38个代谢物和293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1个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和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参与了8个显著调节通路。生物信息学表明,24个成分有可能干预了18个毒性靶点的表达。结论 多个靶点参与了山豆根诱导的脑毒性,它们的异常表达有诱导神经兴奋性毒性、智力迟钝、记忆下降、皮质损伤等发生的可能性。多种成分有可能成为响应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