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氧分压监测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越; 金明哲; 杜静; 马涛; 刘志*
来源: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9, 31(05): 577-581.
DOI:10.3760/cma.j.issn.2095-4352.2019.05.01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氧分压监测在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原因导致AHF发作的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所有纳入患者在AHF发作时(治疗前)及接受治疗6 h的动脉血气、经皮氧分压监测、无创心排血量监测(NICOM)的动态监测数据,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Lac)、经皮组织氧分压(TcPO2)、经皮组织二氧化碳分压(TcPCO2)、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并计算10 min氧负荷值(OCT)、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皮氧分压监测指标对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91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其中28 d死亡26例,存活65例,病死率为28.6%。治疗前,死亡组患者10 min OCT较存活组明显降低〔mmHg(1 mmHg=0.133 kPa):41.0±3.9比45.6±3.2,P<0.01〕,二氧化碳偏移度较存活组明显升高〔(0.51±0.11)%比(0.37±0.11)%,P<0.01〕;而两组PaO2、PaCO2、TcPO2、TcPCO2、氧偏移度、CO、SV和La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 h,死亡组患者TcPCO2、氧偏移度和二氧化碳偏移度均明显高于存活组〔TcPCO2(mmHg):36.0±2.8比33.2±2.8,氧偏移度:(0.25±0.05)%比(0.22±0.06)%,二氧化碳偏移度:(0.29±0.12)%比(0.16±0.13)%,均P<0.05〕,TcPO2、10 min OCT、CO和SV均明显低于存活组〔TcPCO2(mmHg):36.0±2.8比33.2±2.8,10 min OCT(mmHg):49.1±4.5比53.6±5.5,CO(L/min):4.9±0.5比5.3±0.5,SV(mL):57.8±3.5比64.4±4.8,均P<0.01〕;而两组PaO2、PaCO2、Lac比较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AHF发作时10 min OCT预测患者28 d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当最佳截断值为43.5 mmHg时,敏感度为77.3%,特异度为68.0%。二氧化碳偏移度的AUC为0.812;当最佳截断值为0.46%时,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68.0%。结论 经皮氧分压监测可作为AHF发作患者预后评价的可靠手段,二氧化碳偏移度升高、10 min OCT下降提示预后不良,应动态监测评估AHF患者的预后。

  • 单位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