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说文》"農"字条下收古文"辳"字,甲骨文中已有此形,字形作■,当释为早晨之"晨";而甲骨文中字形为■的字虽被隶定为"蓐",但应释作"農"。因为二字字形十分相似,仅为加构件"又"与不加的区别,且古文字往往加"又"与不加"又"无别,故而"辳"与"蓐"在甲骨文时或已露出讹混的迹象。西周时期的"史墙盘"首先将"辳"用作"農",除因二者古文相近易混外,西周"農"字多省形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后这一讹混一直为后世所继承。
-
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