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拥有基于“隐喻”能力的社会教育功能,这种独特的、渗透式的宣教能力源于它的“文化性”和“社会性”。作为全新的大学生实践体验载体,微电影通过“文化认同”和“隐性渗透”实现知识、文化和价值传播,实现了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机制的系统创新。对于微电影发展面临的生态困境,个主体应加大协同力度,拓展校园文化空间,完善行业生态系统,健全监管机制,以此来保障其充分发挥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