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结构域Ⅰ-Ⅱ与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比较

作者:曲哲会; 鲁绍芳; 郭晓秋; 陈敏; 焦凤超; 王梦瑶; 魏星; 马君钊; 张茹; 黄立; 张喜文*
来源:黑龙江畜牧兽医, 2023, (20): 89-100.
DOI:10.13881/j.cnki.hljxmsy.2022.12.0187

摘要

为了比较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 DTMUV)E蛋白结构域Ⅰ-Ⅱ(EDⅠ-Ⅱ)与结构域Ⅲ(EDⅢ)的反应原性和免疫原性,试验将重组质粒pET-EDⅠ-Ⅱ[EDⅠ-Ⅱ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和pET-EDⅢ[EDⅢ基因插入表达载体pET-30a(+)构建的重组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Rosetta(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通过Dot-blot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比较二者的反应原性;将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通过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病毒中和(VN)抗体和细胞因子(IL-6、IFN-γ)水平比较两者的免疫原性;将DTMUV分离株感染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免疫小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小鼠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中DTMUV RNA相对表达水平,比较重组蛋白EDⅠ-Ⅱ和EDⅢ对免疫小鼠的保护力。结果表明:含重组质粒pET-EDⅠ-Ⅱ和pET-EDⅢ诱导4 h的菌体蛋白经SDS-PAGE分析和Western-blot鉴定分别在分子量约33 ku和17 ku位置出现明显条带,可与鸡抗DTMUV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经Dot-blot试验和间接ELISA试验分析发现,重组蛋白EDⅠ-Ⅱ比重组蛋白EDⅢ具有更好的反应原性;重组蛋白EDⅠ-Ⅱ免疫小鼠后第42天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IFN-γ和IL-6水平均极显著高于重组蛋白EDⅢ(P<0.01或P<0.001),但VN抗体水平极显著低于重组蛋白EDⅢ(P<0.01);免疫小鼠感染DTMUV后,重组蛋白EDⅢ免疫小鼠肺脏、肝脏和脑组织中DTMUV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重组蛋白EDⅠ-Ⅱ免疫小鼠(P<0.05或P<0.01),即EDⅢ蛋白诱导小鼠产生的免疫应答较EDⅠ-Ⅱ蛋白对于抑制DTMUV复制的效果更好。说明EDⅠ-Ⅱ蛋白更适合作为以E蛋白及相关特异性抗体为基础的免疫学检测方法研究的目标蛋白,而EDⅢ蛋白更适合作为DTMUV新型疫苗研究的目标蛋白。

  • 单位
    动物科技学院; 信阳农林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