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河”考论

作者:刘冰莉; 武俊辉; 赵睿才
来源:民俗研究, 2020, (02): 146-160.
DOI:10.13370/j.cnki.fs.2020.02.014

摘要

在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中,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一种视"河""山"为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之间的"间隔地带"的观念。也就是说,古人很早就形成了一种以"河""山"来间隔人间世界与神灵或鬼魂世界的观念。梳理这一观念,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从"不到黄泉不相见"的"黄泉",到泰山脚下的"奈河"和汉墓中的"冥河",一直到"送瘟船"祭祀活动中的"地河",可见一脉相承的痕迹。它主要代表的是由空间和时间组成的"地下他界",其中"奈河"是重要一环,其与现世界存在着一种"连续性",与活人世界保持着一种"间隔性",是古人冥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上古幽冥观和佛教地狱观的"扬弃"。

  • 单位
    山东大学; 高等研究院;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