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耳》是《诗经》中在叙事方面很有特色的一首诗,因其人称指代的模糊性而产生了众多不同的阐释和英译本。理雅各、高本汉、韦利和庞德四位译者参考中国的传统阐释,都舍弃了《卷耳》中国经学传统的阐释及其政治意义,他们针对人称指代的模糊性,分别采取了三种处理方法以明确"声音"与"叙事层次",从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叙事效果,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本内涵,提供了新的鉴赏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