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考察师弟子之间的学术赓续,是研究一派学人教学、学术和事功的题中应有之意。刘咸炘为弟子们规划选题,批点习作,指示治学法门,弟子也从师说中汲取论学旨趣。刘咸炘与弟子间的授受源流清晰可辨,为认识一百年前尚友书塾内旧式师弟子间的日常学术传承提供了鲜活的材料。罗体基、熊光周、李泽仁、王树梁诸弟子得刘咸炘之衣钵,以“风”“势”论史,上至政风、士风,下至民风、土风皆有发微,足见刘咸炘的“察势观风”已经融入弟子们的学思之中,在其学术养成中居于核心位置。刘咸炘弟子众多,且不乏才俊之士,后来却大多消失于现代学术史叙事中。究其原因,一是刘咸炘的突然病故中断了“推十学”发展之“势”,扭转了弟子们的学术命运。二是刘氏弟子的学术训练存在体制缺陷,弟子们罕能进入现代高等学府或科研机构从事专门研究工作,这也直接影响了弟子的学术生涯。现代学术史叙述者尚需留心于斯人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