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唐思诗; 李燕; 陈知行; 戴仲秋; 敖科萍; 何超*
来源:武警医学, 2020, 31(12): 1033-1041.
DOI:10.14010/j.cnki.wjyx.2020.12.006

摘要

目的建立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路径,为该类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采集疑似发生真菌血流感染的患者外周血液样本,进行血细胞计数、血涂片染色及镜检;同时进行血培养检测,将仪器报阳且涂片查见丝状真菌的样本进行温度依赖型双相生长试验,对可疑菌落采用形态学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菌种鉴定;采用显色法检测患者血清中(1-3)-β-D葡聚糖含量;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平均年龄42.2岁(20~55岁),男21例,女3例,基础疾病均为艾滋病。8例(34.8%)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降低,20例(87.0%)血红蛋白下降。24例分离株经形态学及质谱鉴定为马尔尼菲篮状菌,其中1例(4.2%)外周血涂片镜检见马尔尼菲篮状菌特征形态。8例进行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其中5例阳性(62.5%)。16例住院患者中,10例(62.5%)有呼吸系统感染症状,12例(75.0%)发生继发感染,住院时长平均12.0 d,住院病死率为52.3%。结论马尔尼菲篮状菌血流感染的实验室诊断应综合外周血细胞计数、血培养、真菌G试验以及临床资料,这类病例免疫力差,易继发感染,预后较差。

  • 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