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同样的制度安排并不一定导致同样的行为结果。由农地确权所表达的产权明晰及其稳定性,并不必然导致农户一致性的行为响应。笔者认为,在农地确权之后,农户的农地调整经历及产权不稳定的记忆或许是其农业生产绩效存在差异的重要诱因。本文构建了“农地调整经历—劳动力非农转移—农业生产绩效”的分析框架,并使用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模型、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在农地确权之后,农户所经历的农地调整程度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呈倒U型特征,即与农地无调整和大调整相比,经历农地小调整的农户是农业生产绩效最高的经营主体。其次,机制分析表明,对比农地无调整和大调整,经历农地小调整的农户主要通过减少劳动力非农转移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绩效。最后,异质性分析表明,新生代家庭、小规模经营和城郊区位弱化了农户的农地小调整经历对农业生产绩效的影响。笔者强调,制度是重要的,人的记忆或经历也同样重要。农村土地“还权赋能”固然重要,但缺乏相应机制的有效匹配可能是造成农业生产绩效损失的重要原因。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