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清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物贡献及其主要贡献因子,为今后农业政策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论文采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LMDI)开展1980—2010年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30 a间中国粮食产量增加了2.26×108t,粮食播种面积效应和粮食单产效应分别为-0.21×108和2.47×108t;粮食单产水平提升对粮食增加量的贡献值大,但这一贡献效应的增加量在减弱。2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作物产量在全国粮食总产量中的比例波动性上升;稻谷单产、小麦单产、玉米单产,以及玉米播种面积的增产效应最为明显,是驱动全国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3地区贡献以黑龙江和河南最为突出,累积贡献率约占1/3,省域粮食生产"北进中移"的趋势明显;各省域粮食产量的贡献因素差异显著,大豆、薯类和其他作物对粮食总产量变化的贡献较小。建议实施差别化的粮食生产政策,在继续提高粮食单产的同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