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往居住空间社会分区研究主要考虑居民的人口属性,对居住空间的经济和物质特征刻画不足。基于"人口—物质—经济"的视角,以2010年代的北京市首都功能核心区为研究区,划分了185个街区单元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口普查数据、经济普查数据、小区房价数据和电子地图兴趣点(POI)数据,构建居住空间的"人口—物质—经济"3个维度23个指标,采用K-means聚类的方法得到8类居住区。研究表明:(1)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居住空间分区特征明显。低技能人员集中于二环内的老城区,形成北城休闲娱乐设施集聚的本地商服人员集中居住区、南城物质设施欠缺的产业工人集中居住区、中部休闲商业圈集聚的外来商服人员集中居住区。在二环外,形成了物质设施均衡的高技能人员混合居住区和物质设施相对欠缺的高技能人员集中居住区。此外还形成3种特色居住区,即金融街经济发达居住区、牛街民族聚集居住区、东直门商务设施突出的管理人员居住区。(2)首都功能核心区的居住空间可以概括为同心圆与扇形的综合结构。(3)首都功能核心区居住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城市历史格局、政策机制、市场机制和居民个体因素的共同作用。
-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