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钻井、测井、录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段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中不同类型的砂体结构特征。研究表明,砂体按成因主要分为牵引流控制的分流河道型砂体和滩坝型砂体。垂向上,可以识别出5种单砂体类型:与分流河道有关的箱型(B型)和钟型(C型)单砂体、与河口坝+远砂坝有关的漏斗型(I型)、指型(F型)和粗齿型(D型)单砂体,多层单砂体的垂向叠加型式主要包括B+B型、C+C型、B+C型、I+I型和C+I型等。横向上,可分为孤立砂体、迁移叠置砂体、连片砂体和复合砂体。平面上,主要发育网状、宽条带状、鸟足状、窄条带状、分枝状和朵状6种砂体类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比探讨了不同结构类型砂体之间的连通性,纵向上,(B+B)型砂体连通性较其他类型砂体好;横向上,连片砂体的连通性相对优于其他类型;平面上,所有结构类型的砂体都具有较好的连通性。厘清浅水三角洲砂体的结构特征是储层分布预测的基础,可为浅水三角洲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益的地质依据。
-
单位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南石油大学; 长庆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