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体造血干细胞活力维持措施研究

作者:刘佳欣; 马巍娜; 谭奕; 梁永清; 尹文杰; 岑坚; 黄友章; 沈建良*
来源: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8, 26(06): 1772-1779.

摘要

目的:探索离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活力维持的相关措施,为超远距离转运非血缘HSC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hematopoietic stem cell,PBHSC)采集物按不同分组要求给予相应处理后,于4℃冰箱保存,并分别于0、24、48和72 h检测CD34+细胞比例、相对细胞活性、相对细胞增殖率、相对集落形成率、氧分压以及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另设未经处理的PBHSC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D34+细胞比例在72 h内未检测到变化。对照组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相对细胞活性、相对细胞增殖率和相对集落形成率均逐渐下降(r=-0. 796、r=-0. 883和r=-0. 815)。血浆稀释、抗氧化剂和充氧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相对细胞活性和相对细胞增殖率,但充氧可降低相对集落形成率。2种或3种因素联合显示出更强的保护作用。细胞内ROS水平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充氧在提高氧分压的同时,也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加入抗氧化剂可降低ROS水平。结论:CD34+细胞百分比不能作为细胞活力观察指标。血浆稀释、充氧和抗氧化剂可提高PBHSC存活和活力,但充氧可增加细胞内ROS水平,不利于PBHSC集落形成能力维持。多因素联合可更好地维持细胞活力。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