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光合性状及碳水化合物的影响,明确不同红光(R)/远红光(FR)比值对黄瓜光合相关指标及参数的影响,以‘新津优1号’黄瓜为材料,在固定红蓝光强度及光合有效辐射的基础上,添加3种不同强度的远红光,使得各处理红光∶远红光的比值分别为10(L-FR)、1.2(M-FR)和0.8(L-FR),比较不同处理对于黄瓜幼苗生长及光合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远红光强度对黄瓜幼苗形态指标影响显著,M-FR和H-FR处理的鲜重较L-FR分别显著增加60.04%和56.60%;H-FR和M-FR处理株高较L-FR分别增加246.43%和200.63%。随着远红光强度增加,3个处理组气孔密度也随之显著增加,且气孔发育关键基因(MUTE和EPF1)相对表达量差异显著,蒸腾速率(E)、胞间CO2浓度(Ci)和气孔导度(Gsw)随之增加;叶片上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及叶片厚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在一定程度内添加远红光将提高Rubisco酶活化水平。各处理黄瓜幼苗的总氮含量和碳氮比均随着远红光强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L-FR处理黄瓜碳水化合物含量低于H-FR处理。综上,M-FR处理的远红光强度适宜作为远红光补充强度用于工厂化育苗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