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及其影响因子探测分析

作者:李加林; 陈慧霖; 龚虹波*; 李东霖; 辛欣; 杨凯杰; 王彩依
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2022, 22(03): 1660-1670.
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21.0240

摘要

以东海为例,利用熵权TOPSIS模型与地理探测器,探究2007—2016年东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及成因,揭示其成因背后的发生机理及调控措施。结果表明,1)2007—2011年东海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平稳增长,2011—2016年为加速增长。上海市2007—2016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均呈加速增长型;浙江省和福建省2007—2011年呈振荡-下降型,2011—2016年为上升型。2)2007—2011年东海区及两省一市海洋生态环境压力状况具有高位回落与低位上升交替的特征。海洋生态环境状况2007—2011年缓慢向好转变,2011—2016年加速向好增长,响应层变化趋势与东海区总体特征对应。3)人口密度与就业、科技创新能力、经济发展结构等人文因素与水质状况、近海与海岸生态状况、海水可养殖面积等自然资源承载要素的交互性解释力极高,是驱动人地关系地域变化的重要因子,对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绩效也极具解释力。4)上海市对东海区海洋环境优化具有牵引性作用。浙江省与福建省减轻沿海压力、优化沿岸景观生态的同时需借鉴上海市经验,加强海域生产与管理的科技创新,强化正向干扰与响应。“两省一市”既要从整体上将政策措施有效联合,也要对局部海域重点优化。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