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大血管急性闭塞血栓病理学特征与病因相关性

作者:邢莹; 朱良付*; 李天晓; 王丽娜; 刘秋雨; 权晓强; 周志龙; 马振凯; 吴立恒; 刘杨辉; 张洋; 周腾飞; 管民; 李强; 孔令非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22, 48(07): 385-391.

摘要

目的 观察不同病因所致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栓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前瞻性收集单中心2018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 EVT)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血栓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对比血栓病理形态特征,用病理图像分析软件行定量分析。结果 共纳入99例患者,按照改良TOAST(trial of Org 10 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进行分组,大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tic, AT)组30例(30/99,30.3%),心源性栓塞(cardioembolic,CE)组59例(59/99,59.6%),不明原因型(some undetermined etiology,SUE)组10例(10/99,10.1%)。相比AT组,CE组和SUE组中Fibrin/PLT含量较高,RBC含量较低(P<0.001)。CE组血栓中白色血栓比例高而红色血栓比例低(P=0.020),而混合性血栓在不同病因间无统计学差异(P=0.432)。乏红细胞血栓仅存在于非AT组,而泛红细胞血栓仅存在于AT组。“胭脂征”在CE组中发现率高于AT组(28.8%vs. 10%,P=0.037),而“花豹征”仅出现在CE组(4/59,6.8%)。结论 乏红细胞血栓的AIS患者病因是CE或SUE,泛红细胞血栓病因是AT,而具有“胭脂征”、“花豹征”特征的颅内血栓的病因多倾向于CE。

  • 单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