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医院结核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许毓贞; 杨清銮; 刘袁媛; 刘倩倩; 阮巧玲; 高岩; 邵凌云; 张文宏; 刘红*
来源: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 (03): 144-148.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特征。方法 收集并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怀疑播散性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M.tb血培养阳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阳性组,M.tb血培养阴性患者纳入血培养阴性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结局等指标。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共有5 589例疑似M.tb感染患者送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有26例分枝杆菌血培养阳性,经菌种鉴定有6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因此最终20例播散性结核患者纳入M.tb血培养阳性组;将同期收治的22例血培养阴性的播散性结核患者纳入血培养阴性组。血培养阳性组与血培养阴性组的年龄[(49.1±10.1)岁比(38.3±17.1)岁,t=2.460,P=0.018],以"发热待查"入院比例[65.0%(13/20)比13.6%(3/22),P=0.001],以"局灶感染"入院比例[30.0%(6/20)比86.4%(19/22),P=0.001],伴基础疾病比例[75.0%(15/20)比22.7%(5/22),P=0.002],患血液系统疾病比例[35.0%(7/20)比4.5%(1/22),P=0.018]和患实体肿瘤比例[20%(4/20)比0(0/22),P=0.0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检查方面,血培养阳性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例、血红蛋白水平、ESR、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和T-SPOT.TB阳性率与血培养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临床上年龄较大且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或实体肿瘤的播散性结核患者,当其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炎症指标增高而淋巴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减低时,外周血M.tb培养更易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