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章依据东亚的资料重新反思和检讨旧、新石器之间所发生的生计变化和内在逻辑。新石器革命经常又被称为"农业革命",但笔者分析认为,农业是人类改变生态龛的副产品之一,不宜以农业为指标探讨新石器革命的含意。新石器革命的第一步,肇始于末次冰期之后的气候暖化时期,当时水界进入人类生态龛中,并带来巨大变化。因此本文提出将新石器革命称为"蓝色革命"。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上,有些人群的食谱开始多包涵鱼等水生动物以及水边的鸟类,因此石质猎器和部分工具细小化。同时,因应捕捞发展的需求,在竹、木足够的地区,开始制作竹筏和木船,此乃促使磨制加工石器的新技术。了解磨制石器出现的需求,我们才容易理解,何以渔业不发达或缺木材的区域文化并不发展磨制工具技术。以渔业维生的族群逐步开始在水流平缓宽敞、水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地方半定居或全定居,并进一步尝试在自己生活范围中的其它可用的食物,其中也注意到谷类,开始采集及食用。在浅水里和水边采集及食用小螺和谷物的需求,促使人们发明陶器。本文强调,陶器的发明离不开水边的生计以及人类采集细小谷类的需求。此外,东亚考古资料阐明,人们用稻谷酿低度数的甜酒应早于煮饭,到了生产量增加时才用作主食。从狩猎为主要生计到渔业为主要生计因而定居,后因定居而到食用谷类,再进一步开始生产食物,此乃人类经历从"蓝色革命"而肇始的重大转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