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颅骨锁骨发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plasia, CCD)患者的牙列异常特征并分析其治疗方法, 为CCD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和第一门诊完成口腔综合治疗的14例CCD患者诊疗资料进行回顾, 男性7例, 女性7例, 年龄(16.1±4.5)岁, 共153颗埋伏牙, 44颗多生牙;统计埋伏牙及多生牙好发部位。除术前因特殊情况需要拔除的牙齿外, 采用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牵引147颗埋伏牙入列。患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少年组(≥12岁且<18岁)(10例患者110颗埋伏牙)和成年组(≥18岁)(4例患者37颗埋伏牙), 比较两组埋伏牙牵引失败率。选择牵引失败高发牙位, 统计该牙位所有埋伏牙, 分析埋伏牙不同垂直向位置(高位、中位和低位)和不同水平向位置(舌腭侧、正中和唇颊侧)牵引成功率差异。结果 CCD患者上颌埋伏牙发生率[69.3%(97/140)]显著大于下颌埋伏牙[40%(56/140)](χ2=24.22, P<0.001)。多生牙主要集中于前磨牙区[61.4%(21/44)], 95.5%(42/44)位于恒牙舌腭侧, 常与相邻恒牙位于同一高度[59.1%(26/44)]或位于其方[40.9%(18/44)]。埋伏牙牵引成功率为93.9%(138/147)。青少年组埋伏牙牵引成功率[98.2%(108/110)]显著大于成年组[81.1%(30/37)](χ2=14.09, P<0.05)。牵引失败牙共9颗, 其中7颗为第二前磨牙。本文病例共36颗第二前磨牙为埋伏牙, 其垂直向位置(χ2=11.44, P<0.05)或水平向位置(χ2=9.71, P<0.05)的牵引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分别为高位15/16、中位12/13、低位2/7和舌腭侧10/17、正中19/19、唇颊侧0/0。结论埋伏牙闭合牵引助萌术是治疗CCD埋伏牙的有效术式, 其埋伏牙牵引结果主要受年龄的影响。位于牙槽骨低位、舌腭侧的第二前磨牙的牵引成功率较低, 治疗时需密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