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黄斑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75例(102眼)黄斑病变患者,按疾病类型分为总体组(102眼, 75例)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组(51眼, 30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组(21眼, 20例)、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组(17眼, 13例)、其他类型组(13眼, 12例)。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比较五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ST)和黄斑平均厚度(CAT),并统计康柏西普注射次数。结果 总体组、DME阻、RVO-ME组、其他类型组治疗后的CST水平分别为281(247, 340)、301(257, 354)、(288±87)、247(223, 340)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74(301, 525)、362(303, 461)、(505±168)、508(316, 570)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D组治疗前后CS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DME组治疗后的CAT水平分别为319(279, 351)、339(309, 364)μm,均低于治疗前的334(290, 390)、347(325, 425)μ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VO-ME组、nAMD组、其他类型组CA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组康柏西普注射次数<3针有54眼(53%), 3~6针有44眼(43%)、>6针有4眼(4%)。结论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对黄斑病变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是药物价格昂贵,治疗经济负担重,多数患者还是难以坚持按需治疗。
-
单位大连市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