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索尿液可溶性CD163(sCD163)对原发性IgA肾病新月体形成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为原发性IgA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疾病、肾活检前3个月内使用过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根据2016年牛津病理分型,分为无新月体组和新月体形成组。测定肾活检前尿液sCD163浓度(经尿肌酐核正),分析其和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共入选358例患者,无新月体组218例(60.9%),新月体形成组140例(39.1%)。新月体形成组患者尿液sCD163浓度显著高于无新月体组[(6.72±10.90) ng/mg vs(3.54±6.72) ng/mg,P<0.001]。尿液sCD163浓度与24 h尿蛋白定量(r=0.593,P<0.001)、新月体比例(r=0.274,P=0.001)正相关,与肾功能负相关(r=-0.241,P<0.001)。伴尿蛋白<1 g/24 h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0 mL·min-1·(1.73 m2)-1的新月体形成组患者尿液sCD163浓度均显著高于无新月体组(P<0.05)。尿液sCD163浓度判断新月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大于eGFR (0.569,P<0.000 1)。结论:尿液sCD163在伴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患者中明显升高,其浓度与蛋白尿、肾功能、新月体百分比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IgA肾病新月体形成的预测性能优于蛋白尿、肾功能,尤其在临床轻症患者中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单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