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一种文论思想和创作观,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开创性地将“愤”的个人情感与诗歌创作及审美联系起来,并被后来的文论家和诗人赋予“悲愤成诗”和“悲愤出诗人”的情感特征。对古代诗人而言,内涵越来越丰富的“悲愤”情感显然在诗歌创作当中构成了他们对人生理想、社会更替及天下命运的本质认知与诗性书写。因而,梳理“发愤著书”文论观点和古代诗人对“悲愤”情感及其相近内涵的阐释与认知谱系,概观古代诗人“悲愤成诗”的审美特征及其书写结构,对探讨古代诗歌风雅、风骨的审美传统和书写经验,呈现古代诗歌中经典之作、传世之作的生成动力与诗学逻辑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