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河人工鱼巢增殖效果研究

作者:杨晴; 丁庆秋; 彭建华; 史方; 杨志; 郑志伟*
来源:水生态学杂志, 2022, 43(05): 83-88.
DOI:10.15928/j.1674-3075.202011250329

摘要

探索产粘性卵鱼类产卵场重建的可行性,为保护渔业资源多样性和制定重要生境的修复措施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2019年4-5月在重庆市长寿区桃花河开展了人工鱼巢试验,探讨人工鱼巢的增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监测期间6个投放点人工鱼巢共采集到鱼卵11批次,出现3次产卵高峰。1、2、3、4、5、6号投放点人工鱼巢粘附鱼卵总数分别为12 074、74 207、360 563、187 472、131 026和210 854粒,其中,鲤占28.69%、鲫占31.96%、红鳍原鲌占39.35%。按照鱼苗的野外成活率5%估算,人工鱼巢可增殖10 843尾鲤、12 079尾鲫、14 873尾红鳍原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人工鱼巢的附卵均数在不同投放点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不同产卵批次间则存在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投放点人工鱼巢粘附的鱼卵数与水温、溶解氧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鱼类多样性保护和重要生境修复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