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矫正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前散光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角膜散光≥0.5D的白内障患者共126例(141眼)。角膜散光在0.51.0D的患者43例(48眼),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A1组22例(25眼)和对照组A2组21例(23眼);角膜散光在1.01.5D的患者44例(48眼),分为观察组B1组23例(26眼),对照组B2组21例(22眼);角膜散光>1.5D的患者39例(45眼),分为观察组C1组19例(23眼),对照组C2组20例(22眼)。对照组在角膜135°方向行2.8 mm主切口,按常规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A1组于角膜最陡峭子午线行2.8 mm主切口,余操作同对照组;B1组先利用飞秒激光作角膜松解切口、主切口、辅助切口,余操作同对照组;C1组除了植入Toric IOL外,其余操作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的主观视觉质量、视力、散光度数以及对比敏感度,比较观察组各术式的散光矫正效果。结果末次随访时间均值为11.5个月。观察组术后总和散光的矢量合成值及矢量分解值均小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主观视觉质量、裸眼视力、昼夜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时,A1、B1、C1组的矫正率分别为(46.5±42.5)%、(66.0±27.2)%、(87.8±26.4)%,C1组优于A1组和B1组(P<0.05),A1组与B1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在陡峭子午线上作切口、飞秒激光的辅助以及植入Toric IOL三种方式在术后远期仍具有较好的散光矫正效果,患者拥有良好的视觉质量。
-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