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趋避冲突理论(the 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 theory)”设计和发明梁氏情境应激箱(Liang′s contextual-stress box,Liang′s box),旨在诱导小鼠焦虑样行为。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与经典焦虑相关动物行为学测试模型高架十字迷宫(elevated plus maze,EPM)和旷场(open field,OF)相比较,阐明和分析Liang′s box优缺点,初步评价其预测效度。方法 Liang′s box由1个开放的圆形中央区和3个封闭的长方形外周臂组成。将小鼠分别放入Liang′s box、EPM和OF中,令其自由探索15 min,记录、分析和比较3种实验方法的时空数据和行为学指标。小鼠ip给予地西泮(0.5,1.0和2.0 mg·kg-1)和丁螺环酮(0.5,2.0和10 mg·kg-1),研究药物对Liang′s box诱导小鼠特征性行为的影响。结果 (1)与EPM和OF相比,Liang′s box在具有同样简便操作的同时,还具有结构冲突应激强度适中、模型探索面积恰当、区域定义及划分明确、输出数据离散程度小的优势;(2) Liang′s box时空数据涉及7个方面,分别为潜伏期、停留时间、活动路程、运动速度、活动度、不动时间和区间探索。相比之下,时空数据对小鼠行为的评估更加全面;(3)与EPM和OF相比,Liang′s box可以诱导小鼠更多的特征性行为表现,如更多的探索活动、发生更多风险评估行为,并诱发了独特的“家基现象”;(4)因子分析解析了Liang′s box诱导小鼠焦虑样状态的7个方面,其中包括一般焦虑、风险评估、向外探索、垂直探索、一般活动、警惕性和家基行为;(5)初步评价实验表明:地西泮和丁螺环酮对Liang′s box诱导小鼠的特征性行为具有明确的干预作用。结论 作为新型焦虑相关小鼠行为学测试模型,Liang′s box在本研究中展现了其在情境应激结构、小鼠行为诱导方面的优势和潜力,并在预测效度评价中具有良好的表现,有望从行为药理学角度为焦虑机制研究和抗焦虑药物筛选工作提供新的方向。
-
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重庆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