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黏膜下隧道法联合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附22例报道)

作者:吴振起; 巩会杰; 时京; 冯营营; 高文锋; 李琰峰; 吴雅冰; 马雪涛; 刘景波; 戴林枫; 段珺耀; 闫永吉*
来源: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0, 9(01): 35-38.
DOI:10.19558/j.cnki.10-1020/r.2020.01.008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膀胱外黏膜下隧道法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联合腰大肌悬吊术治疗末段输尿管缺损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及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3月行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联合腰大肌悬吊术的22例末段输尿管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12例,年龄21~55岁,平均(40.6±7.2)岁。其中内镜激光碎石术后狭窄7例;妇产科术后输尿管狭窄6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原发性狭窄6例。术前影像学结果提示输尿管缺损长度4~8 cm,平均(5.0±1.6)cm;输尿管扩张直径0.7~2.5 cm,平均(1.3±0.7)cm;肾盂分离1.5~4.1 cm,平均(2.6±0.8)cm。术中均先充分游离末段病变输尿管及膀胱,离断输尿管后将膀胱悬吊于腰大肌或腰小肌肌腱;将病变段输尿管裁剪后,采用膀胱外黏膜下隧道法行输尿管膀胱的再植术。结果:22例手术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30~230 min,平均(168±30.2)min;出血量15~120 mL,平均(60±30.2)mL;引流管留置时间4~8 d,平均(6±0.5)d;尿管留置时间7 d;术后住院8~11d,平均(9±1.2)d;术中留置双J管均于术后2~3个月拔除。随访5~80个月,平均(48.4±25.3)个月,患者均无尿瘘、吻合口瘘及吻合口狭窄;行B超、静脉肾盂造影、膀胱造影检查提示肾积水均明显减轻或消失,其中轻度肾积水8例,无明显肾积水14例,轻度膀胱输尿管反流1例。结论:腹腔镜膀胱外黏膜下隧道法联合腰大肌悬吊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中等长度的末段输尿管缺损安全有效,损伤小,术后恢复快。腰大肌悬吊术能有效解决输尿管缺损较长的问题,使输尿管膀胱达到无张力吻合,黏膜下隧道法抗反流成功率高,降低了术后患者尿液反流导致逆行感染及慢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

  • 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