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传统手工业村落作为农耕时代乡土工业的重要见证,在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中重新引起关注;其传统文化底蕴和现代经济效应的双重特征,使得这类村落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活态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以山西省新绛县西庄石匠村为例,从"社会-空间"的视角,揭示了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中,传统手工业村落的演化特征:农耕时代,在宗族结构的血缘关系主导下,传统手工业村落的亲缘关系、生产组织、宗教信仰紧密联结,形成"居住、生产、精神"三位一体的"社会-空间"形态;工业时代,手工业经济发展引发聚落"社会-空间"形态转变,社会结构由以宗族支配内缩为核心家庭主导,生产空间开始从村落剥离,居住空间由聚族而居分割为单家独院,精神场所转化为公共空间。但是,由于手工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代际传承方式,血缘共同体始终作为技艺续存的主要载体,成为维系村庄"社会-空间"形态的稳定根基。因此,传统手工业村落在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的适应性变迁,延续了社会、经济、空间的相互关联,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相对稳定性。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