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6月航天中心医院收治的68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取高渗盐水治疗的35例患者分为高渗盐水组,将采取托伐普坦治疗的33例患者分为托伐普坦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血钠水平变化及治疗情况、不同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对比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出院时,两组患者血钠水平明显上升,且托伐普坦组明显高于高渗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伐普坦组患者治疗24 h后需再次接受治疗与出院时低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高渗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托伐普坦组NIHSS评分略低于高渗盐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托伐普坦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高渗盐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盐水组1例患者血钠过快上升,干预后好转。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托伐普坦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低钠血症疗效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血钠水平,同时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
单位航天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