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手法主义,最早被用来描述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巴洛克风格出现之前的艺术。手法主义建筑,从艺术史领域应用到同一时期建筑领域的术语,由建筑历史学家安东尼·布伦特和尼古拉斯·佩夫斯纳于20世纪20年代后提出,指向形式上具有戏谑、反常等挑战文艺复兴原则的建筑艺术。米开朗基罗的建筑是手法主义风格中最负盛名的杰作,朱利亚.罗马诺、乔治.瓦萨里和安德烈亚.帕拉第奥的作品,也被视为最具代表性的例子。1950年,柯林·罗敏锐地将手法主义拓展至对现代建筑的另一种形式解读。罗伯特·文丘里在20世纪60年代又将这一“风格”议题转换到反对现代主义建筑理性主义和纯净形式的后现代话语讨论中。笔者基于2022年举办的同一主题的研讨会,以及相应的论文和译文成果,纂写这篇综述,拟对手法主义建筑的源起与变化,对这一历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作一基础性的介绍和探讨,以期为读者理解专辑内容提供一些帮助。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