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九蒸九晒"是古代本草中常见的一类药材加工方法。"九蒸九晒"的"九",有时指九次,有时超过九次,有时大于二次而低于九次。严格的"九蒸九晒"共有24味,大于二次而低于九次的有19味。"九蒸九晒"的记载始于南北朝,唐代3味,宋代11味,金元2味,明代12味,清代19味,民国只有2味。当代只有少数品种进行多次蒸晒加工。唐宋及其以前多用单蒸法,明清时期加入辅料类型增多,有的多个辅料共同蒸制。"九蒸九晒"加工的药材类型中,主体为植物根与根状茎和果实种子类。"九蒸九晒"的目的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食用、增强或改变药效以及便于干燥。"九蒸九晒"的沿革与变迁与古代中药炮制的发展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