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鼓励社会办医是中国近年来医疗服务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随之而来的卫生系统民营化是否有利于促进居民的健康保障并提高其就医满意度?既有研究聚焦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之间绩效比较,而相对忽略民营化在社会层面的溢出效应。文章从混合医疗服务体系的竞争视角入手,在"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利用嵌套数据的多层次模型进行研究发现:民营医院数量占比和市场份额的增加并没有对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和就医条件满意度产生显著影响,但与住院费用、自付住院费用显著地负相关。民营化很可能促进了医疗服务的价格竞争,却未能增强其质量竞争。进一步的分析指出,中国公立和民营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定价、质量监管和人才流通等方面存在多重制度分割,从而制约了民营化产生的市场效应。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政府应同时注重公私结构上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完善治理结构,消除竞争壁垒,以进一步提高卫生系统的微观健康绩效和消费者满意度。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