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自膨胀式支架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术后出现不良事件及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应用自膨胀式支架(Enterprise、Wingspan支架)治疗的ICAS患者。记录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影像检查资料(病变部位、术前狭窄程度、狭窄长度及Mori分型、术后残余狭窄率等)及治疗相关资料(手术时间以及支架和球囊品牌、类型及直径),观察术后即刻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发生情况,术后30 d内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判断有无手术相关卒中(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死亡等安全性结局发生。术后定期通过电话或门诊进行临床随访,术后6个月后,通过DSA或CT血管成像(CTA)或MR血管成像(MRA)检查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与置入支架的责任区域相关的缺血性事件(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死亡及支架内再狭窄(ISR,狭窄率≥70%)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影响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及随访时ISR发生的因素。结果 共纳入311例患者,女106例(34.1%),男205例(65.9%);平均年龄(58±9)岁。术前平均狭窄率为(86±8)%,平均狭窄长度为(10±4) mm。手术均成功,无术后即刻支架移位及血栓形成,术后平均残余狭窄率为(25±9)%。术后30 d内发生与手术相关的任何卒中或死亡27例(8.7%),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实质出血7例,缺血性卒中11例,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冠心病与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事件发生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与术后30 d内安全性结局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281例(90.9%)患者接受临床随访,随访中位时间375(320,480) d,发生与责任区域相关的缺血性事件23例(8.2%;缺血性卒中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1例)。237例(76.7%)患者接受影像随访,随访中位时间360(240,502) d,出现ISR 32例(13.5%),15例(6.3%)为症状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与ISR的发生相关(OR=1.07,95%CI:1.02~1.12;P=0.004)。结论 自膨胀式支架可用于治疗ICAS,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残余狭窄程度与术后远期ISR独立相关。
-
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