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研究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取穴规律。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维普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库自建库至2022年6月收录的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文献,建立数据库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推拿处方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98篇,处方110首,共涉及穴位98个,总用穴频次806,使用频率>10%的有3条经脉,依次为足少阳胆经、督脉、足太阳膀胱经,累计使用频率58.68%,单穴频次≥15的穴位有13个,分别为风池、肩井、风府、太阳、百会、大椎、天宗、印堂、天柱、合谷、肩外俞、率谷及头维,特定穴以五腧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原穴及背俞穴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风池-肩井、风池-风府-肩井是支持度最高的穴对和穴组。通过对频次≥15的穴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穴位分为2大类,主要涉及头面部穴位,以及局部颈椎穴位。结论:推拿治疗颈性眩晕选穴多以阳经为主,其中以足少阳胆经穴位为主,治以温经通络、益气升阳。穴位配伍应以颈椎局部取穴为主,配以头面部穴位共治,通过恢复颈椎筋骨平衡治疗眩晕。
-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