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文学对外译介活动由来已久,相关批评成果丰富多样。近年,学界以"译者主体性"为中心的讨论比较热烈,内容涉及译介动机、翻译策略、社会影响等方面。但是,很多研究默认译者为"个体",强调母语的优势或劣势,忽略对译者群体、共同作业的考察,对在此过程中存在的译者间的共融性、互补性和创新性研究不足。日译期刊《灯火》通过尝试性译介实践,为相关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也为译者主体性研究提供例证。而这种由中方主导、中日双方共同协作的模式亦可复制至其他译介活动中,助力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

全文